信息之窗
信息之窗
最新政策
行业动态
研究院动态
通知公告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第一批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企业认定的通知
2025-03-11 12:09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广西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通用券)第一次结算工作的通知
2025-03-04 16:43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公开征求《广西中试平台体系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2025-03-04 16:41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的通知(桂科发〔2025〕85号)
2025-03-04 16:40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5-03-04 16:39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人工智能驱动科研发展”方向申报指南建议的通知(桂科发〔2025〕83号)
2025-03-04 16:38
1
...
5
6
7
8
9
...
31
首页
信息之窗
走进汽研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合作体系
党群文化
联系我们
信息之窗
信息之窗
最新政策
行业动态
研究院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之窗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柳科通〔2025〕5号 关于公开征集柳州市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专家入库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提高科技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平,充实柳州市科技专家(以下简称“专家”)队伍,加强科技专家库建设,根据 《柳州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柳科规〔2022〕4号),柳州市科技局现公开征集柳州市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专家入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库专家的基本条件 (一)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严谨、客观公正; (三)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从事相关领域工作 5 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或行业的科研发展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65 周岁,且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够保证完成相关科技评审咨询工作。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年龄可适当放宽; (五)无科研失信和严重社会失信信用记录,无违法犯罪记录。 二、入库专家的专业条件 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取得专业技术高级资格或水平证书)或博士学位,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工作5年以上或具有中级职称并从事相关行业工作8年以上,或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近五年承担过自治区级或地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取得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或是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创新龙头企业等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技术负责人,或具有海外相应专业领域从业经历的高层次人才。 三、聘任 市科技局对入库专家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列入专家库名单,并下达聘任书。专家每届聘期4年,实行审核连任制,每4年审核一次,审核通过可续聘,且每年对专家库进行补充,吸纳和更新专家库。 四、征集时间 申请加入的专家按报送程序递交材料。本次征集集中受理截止时间2025年2月28日。 五、报送程序及要求 (一)专家填报《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表》(附件1),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并填报 《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汇总表》(附件2),加盖单位公章推荐至市科技局。 (二)推荐单位和个人务必认真核对专家信息,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将记入个人和单位科研信用档案。 (三)申请专家库人员,请提供以下三种材料: 1. 《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表》; 2. 《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汇总表》; 3. 本人的学历、学位、职称、资质等相关证明材料。电子材料需原件扫描,纸质材料复印件需在空白处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一致”并签字或盖单位公章。 以上三种材料缺一不可,请将填写好的《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表》、《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汇总表》和本人的学历、学位、职称、资质等证明材料电子版压缩成一个文件,文件命名为“专家入库申请人名+单位名称”,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lzsscl@163.com邮箱;单位可以集中收集本单位申请人材料压缩后统一发送,文件和邮件主题均命名为“专家入库申请单位名称”,上述材料纸质版材料加盖单位公章,送到或快递到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1号启元广场A座22楼2205室项目受理处。 联 系 人: 龙可 联系电话:0772-2631033 邮 箱:lzsscl@163.com 地 址: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1号启元广场A座22楼2205室 附件:1.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表 2.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汇总表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2月13日 相关附件: 附件1 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表 .docx 附件2 柳州市科技专家入库申请(推荐)汇总表 .xlsx
21
2025-02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需求的通知(桂科发〔2025〕68号)
各有关单位: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推进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现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需求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一)征集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示范需求。结合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小语种、时空信息、跨境金融、现代农林、生物医药、交通物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丰富应用场景,支持开展联合研发,支持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在东盟国家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二)征集行业大模型创建需求。面向我区重点产业,开发行业大模型的技术创新需求。 二、工作要求 (一)请各设区市科技局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各类创新主体提出需求建议; (二)所提需求建议内容不能与已获得财政科技经费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重复; (三)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行业大模型开发,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1年,预期可取得标志性成果和可量化绩效目标,有一定经济效益。 三、时间要求 请各设区市科技局组织辖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填报《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需求建议表》(见附件),于2月20—26日期间登录广西科技管理信息系统(gkg.kjt.gxzf.gov.cn/egrantweb/znzj)在线填报提交。 附件: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需求建议表.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5年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21
2025-02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分队: 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加快落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工信两化〔2024〕433号)及《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桂工信两化〔2024〕692号)等文件要求,高效高质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诊断工作,解决企业诊断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快实现企业“以诊促建”、“以诊促转”。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工作,2025年内实现诊断全覆盖。以实现诊断全覆盖为目标,按月分解目标任务,诊断完成率低于50%的县(区),力争每月至少提升20%完成率;诊断完成率高于50%的县(区)、新区,力争上半年完成目标任务。如参与诊断的企业名单有调整(企业下规退库、停产、新增规上等),请及时更新报送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和信息化推进科邮箱。 二是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统筹辖区诊断服务工作,联络对接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配合做好当地线下入企诊断服务工作。各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分队与运营商组建工作队伍,对口上门服务企业,指导填写线上自评问卷,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目标。 三是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要以本次诊断服务为契机,结合柳州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以诊促转,推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程机械及其配套件制造,食品加工及制造三个试点行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联系人及电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刘慧敏,0772-2831488;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驻柳工作队 江梓墁,18897720108。 邮箱:xxhtjk2831488@163.com。 附件:1.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工信两化〔2024〕433号) 2.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桂工信两化〔2024〕692号) 3.广西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平台使用说明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2月18日 (此件删减发布) 相关附件: 附件1: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附件2: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pdf 附件3:广西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平台使用说明.docx
19
2025-02
关于公开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引领支撑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桂人才通字〔2024〕5号)文件精神,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起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的需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意见的请署本人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2月17日至2月24日 意见反馈邮箱:kxc@gxt.gxzf.gov.cn 联系电话:0771—8095253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2月17日 文件下载: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
19
2025-02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科技活动项目的通知(桂科发〔2025〕66号)
各有关单位: 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是统筹推进我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也是向全社会集中展示全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契机。为调动全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现面向社会征集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科技活动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25年5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区D7、D8展厅 二、重点领域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举办小型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科普专题活动。 三、展现形式 以单位形式参加,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展示突出产业领域特色和优势,具有富有创意和美感、互动性和实用性强的科普活动项目。通过打造情景化场景应用,展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最新动态,普及推广优秀前沿的科技成果。 四、活动费用 由我厅委托专业机构统一策划制作,各参与单位无需缴纳相关费用。 五、相关要求 请各单位积极参展并按要求于2025年3月15日前填写《“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科技活动项目征集表》(详见附件),发送至电子邮箱:gxbfe@kjt.gxzf.gov.cn。 六、联系方式 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0771—3370895 自治区科技厅人才科普处 0771—5863943 附件:“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科技活动项目征集表.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5年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19
2025-02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组团参加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预通知(桂科发〔2025〕63号)
各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拟于2025年5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届时我区将组团参展参会。为做好前期筹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科博会展览活动 (一)科博会展览主题及展示重点 本届科博会将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区域创新等六个专题展区,展示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示创新主体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充分聚合。 (二)我区参展重点及要求 1. 组展重点。围绕科技“尖锋”行动,重点聚焦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低空装备及其他通用机械等)、先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等产业领域,重点组织发动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成果等参加展览。 2. 展品要求。参展成果原则上要有实物及宣传视频,要求科技含量高、展示性强、互动性好。近几届参展成效好、关注度高的已参展成果,如有新进展,可重新策划后再次申请参展。 (三)参展项目推荐指标分配 南宁市(含南宁高新区)6项,柳州市(含柳州高新区、柳州河西高新区)6项。桂林市(含桂林高新区、临桂高新区)4项,北海市(含北海高新区)4项,贺州市(含贺州高新区)4项;梧州市(含梧州高新区)3项,百色市(含百色高新区)3项,贵港市(含贵港高新区)3项;玉林市(含玉林高新区)、防城港市(含防城港高新区)、钦州市(含钦州高新区)、来宾市(含来宾高新区)、崇左市(含崇左高新区)、河池市(含河池高新区)每市不超过2项。 二、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各设区市围绕本市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点需求,积极组织本地企事业单位与驻京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强科技资源对接,不断扩大京桂两地合作成果,加快创新要素汇聚和创新成果转化。原则上每个市应组织开展1项以上产学研对接活动。 三、其他事项 (一)广西展区采用特装布展,以实物展示为主,参展单位无需缴纳展位和布展费用。 (二)请各参展单位将参展项目相关材料(附件1—4)报送至所在辖区市科技局,请各市科技局汇总后于2025年2月28日前发送至邮箱cgc@kjt.gxzf.gov.cn。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可自行报送。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钟家安 电 话:0771—2623365 地 址:南宁市新竹路20号 邮 编:530022 E–mail:cgc@kjt.gxzf.gov.cn 附件:1.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参展项目联络员反馈表.docx 2.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参展项目登记表.docx 3.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合作交流专题活动项目登记表.docx 4.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参展人员信息表.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5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19
2025-02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
桂工信科新〔2025〕90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完善我区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我区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工信园区〔2021〕242号,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现开展2025年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建设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规定的定位与功能、重点领域和目标、组建和运行等要求,围绕我区“10+5+4”现代化工业体系(10:糖、铝、机械装备、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高端绿色家居、轻工纺织等10个传统产业,5: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5个新兴产业,4: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深海空天4个未来产业),以及广西首批1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组织优势龙头企业及单位牵头申报。 二、材料要求 (一)牵头单位应参照《试点工作方案》制订明确清晰的建设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情况,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包括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目标、经费筹措计划、研发投入等),技术专家委员会,试点建设周期,组建资金方案,吸引可持续投资和商业运行的能力,成果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情况。 (二)对已注册成立企业法人的创新中心,需提供独立法人资格证书复印件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如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协议、资金组建方案、各项规章制度、发展经营情况等)。 三、申报程序 (一)请符合条件的牵头单位登录“广西工业创新管理系统”(http://www.gxgycx.com)进行填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系统于2025年2月17日开放填报。 (二)请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登录系统对项目进行审查,视情况安排实地调研,并出具推荐意见,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创建汇总表》(附件2)盖章扫描版和电子版于2025年6月30日前报我厅科技与新兴产业处。 (三)我厅将根据试点创建申报情况安排实地调研,具体调研行程另外发文通知。 联系人及电话:黄俊杰 0771—8095199 电子邮箱:kxc@gxt.gxzf.gov.cn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13号工信大厦。 附件:1.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2.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创建汇总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2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下载: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pdf 附件2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创建汇总表.xls
13
2025-02
关于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申报意向摸底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广西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的通知》《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获批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的单位在科技项目、人才政策、科技服务等方面可获得优先支持。为提升柳州市创新平台能级,建设培育更多高层次创新平台,现开展申报意向摸底工作,我局将做好前期谋划和申报指导,加强上下协同,进一步提高申报通过率,让广大企事业单位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 请有意向申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单位填写意向表(附件1),并于2月17日前反馈至市科技局创新平台与科技人才科,联系人:廖斌19976152404、2610702,邮箱:lzptjck@163.com。 附件:1.申报意向表 2.广西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 3.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 4.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5.柳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修订) 6.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修订)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2月10日 相关附件: 附件1:申报意向表.wps 附件2:广西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docx 附件3: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docx 附件4: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docx 附件5:柳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修订).docx 附件6: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docx
13
2025-02
1
...
5
6
7
8
9
...
24
首页
信息之窗
走进汽研
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
合作体系
党群文化
联系我们